当前位置:首页 > 蛇品种大全 >

【海南颈槽蛇】海南颈槽蛇资料图片、品种简介

时间:2020-09-25 来源:毒蛇网 作者:蛇迷 点击:0

   导读:【海南颈槽蛇】海南颈槽蛇资料图片、品种简介,海南颈槽蛇(Rhabdophis adleri Zhao,1997)是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动物。和其他地区分布的颈槽蛇区别不大,微毒性蛇类,被咬死也有死亡的报道,所以要注意。

一、海南颈槽蛇简介

   海南颈槽蛇(Rhabdophis adleri Zhao,1997)是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动物。仅见于海南岛的一种中型游蛇。背面橄榄绿或橄榄棕色,有两行淡黄色短横斑,颈背具浅槽。背鳞全部具强棱;上唇鳞8,常为第3-5枚入眶;腹鳞不具链纹。全长雄性(505+205) mm(五指山),雌性(687+240) mm(五指山)。海南颈槽蛇,爬行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 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500-700米的平原、丘陵或低山、常发现于田埂或路边草地以及亦发现于林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500至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吊罗山。

二、海南颈槽蛇分类

   中文名 海南颈槽蛇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行纲 
   目 有鳞目 
   科 游蛇科 
   属 颈槽蛇属 
   种 海南颈槽蛇 
   分布区域 海南 
   拉丁学名Rhabdophis adleri Zhao,1997

三、海南颈槽蛇形态特征

   鉴别特征:仅见于海南岛的一种中型游蛇。背面橄榄绿或橄榄棕色,有两行淡黄色短横斑,颈背具浅槽。背鳞全部具强棱;上唇鳞8,常为第3-5枚入眶;腹鳞不具链纹。
描述依据标本 海南岛五指山1雄4雌,吊罗山4雄4雌1幼,尖峰岭1雄5雌,地址不详1雌,共6雄14雌1幼。
   形态描述:全长雄性(505+205) mm(五指山),雌性(687+240) mm(五指山)。
头背橄榄绿或橄榄棕色,上唇鳞淡黄,部分鳞沟灰褐;头腹面黄白色,顶后及枕侧有浅色“∧”形斑。躯干及尾背面橄榄绿或橄榄棕色,两侧D5-D6鳞行每隔约1.5-2.5枚鳞有一极窄的黄色短横斑,躯干部共有45-69对,尾背可辨出6-32对。躯干及尾腹面淡黄色。
   眶前鳞1或2,眶后鳞3,个别的一侧为4;颞鳞2+2(3),个别前颞鳞为1;上唇鳞8, 2-3-3式,仅尖峰岭有2雌为3-2-3式;下唇鳞10,前5枚切前颔片。颈背正中二行鳞片并列,形成一纵的颈槽,解剖颈部皮下未发现颈腺。背鳞19-19-17行,全部具强棱;腹鳞雄性(n=6) 150-155,平均152.2;雌性(n=14)153-164,平均156;肛鳞二分;尾下鳞雄性(n=5)82-88,平均84.4对,雌性(n=9)76-87,平均81.3对。
上颔齿27-35枚,最后2枚骤然增大。
   收缩态半阴茎达第13尾下鳞,分叉点在第9尾下鳞,双叶型;精沟在半阴茎分叉处分叉,向心式止于近顶端;通体具刺,但顶端较密,向基部变大;基部皮肤呈杯状凹,有一大刺(张服基等,1984) 。

四、海南颈槽蛇生长环境

   广泛分布于海南岛上海拔500-700 m的平原、丘陵或低山,常发现于田埂或路边草地,亦有发现于林中的。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采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多数于晴天上午10点左右采到。吃蛙及鱼。

五、海南颈槽蛇繁殖

   海南颈槽蛇繁殖方式: 卵生。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六、海南颈槽蛇图片

海南颈槽蛇图片1
海南颈槽蛇图片
海南颈槽蛇图片2
海南颈槽蛇图片
海南颈槽蛇图片4
海南颈槽蛇图片
海南颈槽蛇图片5
海南颈槽蛇图片
海南颈槽蛇图片6

【提示:以上海南颈槽蛇图片真实性还有待确定,各位蛇友慎重采用】
 

七、海南颈槽蛇视频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页     下一页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 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 微信关注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 广而告之

    广而告之


  • 毒蛇网:皖ICP备13012650号
  • 网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