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蛇品种大全 >

【王锦蛇/大王蛇】资料品种简介

时间:2015-08-25 来源:毒蛇网 作者:蛇迷 点击:0

     导读:【王锦蛇/大王蛇】资料品种简介,俗名:菜花蛇、大王蛇,臭王蛇、黄喉蛇、黄颌蛇、王蛇(四川)、锦蛇、黄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黄蟒、棱锦蛇(黑龙江)、棱鳞锦蛇(福建)、菜蛇、王字头(贵州)、菜花蛇(湖南、湖北)、松花蛇(贵州、四川)、臭青公\母(台湾)、菜花蛇(江苏,浙江,江西)、臭黄颔王锦蛇是一种游蛇科蛇类,体大凶猛,且无毒,遇到同类会相互残杀。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南部(以前分布较多,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因素等,现在较为少见),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国外分布于越南。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地。垂直分布范围:300~2300m。
 
      中文学名 :王锦蛇 
      拉丁学名: Elaphe carinata 
      别    称 :菜花蛇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柱动物亚门 
      纲 :爬行动物纲 
      目 :蛇目 
      科: 游蛇科 
      属 :锦蛇属 
      种 :王锦蛇 英文名 King rat snake/Stink rat snake 物种命名人 Günnther 命名时间 1858
 
      1、王锦蛇基本信息
 
      其他中文俗名:臭王蛇、黄喉蛇、黄颌蛇、王蛇(四川)、锦蛇、黄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黄蟒、棱锦蛇(黑龙江)、棱鳞锦蛇(福建)、菜蛇、王字头(贵州)、菜花蛇(湖南、湖北)、松花蛇(贵州、四川)、臭青公\母(台湾)、菜花蛇(江苏,浙江,江西)、臭黄颔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王锦蛇的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其头部、体背 鳞缘为黑色,中央呈黄色,似油菜花样,体前段具有30余条黄色的横斜斑纹,到体后段逐渐消失。腹面为黄色,并伴有黑色斑纹。尾细长,全长可达2.5米以上。成蛇与幼蛇的色斑差别很大,头上没有“王”字形斑纹,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蛇种。
 
     王锦蛇身体呈圆筒形,体大者可达5~10千克以上。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均有栖息。它动作敏捷,性情较凶狠,爬行速度快,会攀岩上树。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为主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该蛇身上有一种奇臭味,手握蛇体后要用香味很浓的香皂多洗几次,方能将此臭味去掉。该蛇系产卵繁殖,每年的6~7月产卵,每次产8~15枚不等,孵化期为40~45天左右 。
 
      2、王锦蛇种群分布
 
     王锦蛇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甘肃及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是典型的无毒蛇,其长势仅次于蟒蛇。
 
      3、王锦蛇形态特征
 
     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瞳孔圆形;吻鳞头背可见;鼻间鳞长宽几相等;前额鳞与鼻间鳞等长;颊鳞1;眶前鳞2(1),眶后鳞2(3);颞鳞2+2(3);上唇鳞8,3-2-3式;下唇鳞10(11或9),前4~5枚与颔片相切;背鳞23(25,21或19)-23(21)-17(19),最外二行平滑,其余强棱:腹鳞雄217~221,雌218~224;尾下鳞雄77~83,雌42~84;肛鳞二分。
 
      4、王锦蛇繁殖方式
 
      卵生。
 
      5、王锦蛇保护措施
 
      限制捕捉收购。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Reptilia:爬行纲 - Serpentiformes:蛇目 - Colubridae:游蛇科 - Colubrinae:游蛇亚科 -Elaphe:
      学名: Elaphe carinata(Güenther,)
      中文名:王锦蛇
      中文拼音: WángJǐnShé
      分类等级:
      概述:  
      原始属名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 不祥
      CITES公约级别 未定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未定
      中国特有
     俗名信息      王蛇(WángShé)-语言:zh-CN
                        菜花蛇(CàiHuāShé)-语言:zh-CN
                        王字头(WángZìTóu)-语言:zh-CN
                        松花蛇(SōngHuāShé)-语言:zh-CN
                        棱锦蛇(LéngJǐnShé)-语言:zh-CN
 
      6、经济价值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王锦蛇可用于惊痫、喉痹、诸疮痈肿、瘰疬、目翳、疥癣等症,因此被利用。
 
      7、品种简介
 
      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养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
      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因此,养殖中尤其要加以注意,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与其它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估计数量:野生状态数量次于黑眉锦蛇,仍为普通种。当前属开发利用对象。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适当控制滥捕和收购。此蛇为无毒蛇,北京也有分布
 
      8、此蛇特点
 
      捕杀能力突出,性暴烈,有明显的霸占主义;当遇见其他蛇时,会采取攻击,是神经质的蛇类,攻击猛烈,绞杀能力强。是大多蛇类害怕的品种。 其唾液可使,伤口会有肿胀,疼痛感明显.对食物的选择比较挑剔,对于鱼之类的不大感兴趣。喜食鼠类,雏鸟,青蛙。
 
      9、养殖饲养
 
      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眼镜蛇类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王锦蛇为卵生繁殖,每年的6月底~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5~15枚不等。刚产下的卵表面有黏液,常常几个粘连在一起。掰开卵会发现,卵内没有卵黄和卵白之分,均是淡黄色的胶状物质。王锦蛇的卵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为乳白色,每卵重约40~55克,卵小者也有30~38克,孵化期长达40~45天左右。据观察,王锦蛇产卵后盘伏于卵上,似有护卵行为但人工养殖王锦蛇,重视的还是人工孵化。王锦蛇孵卵技术同其他蛇类一样,只是孵化天数不同而已。人工孵化王锦蛇卵,大多采用缸孵法。蛇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0~30℃。如果温度过低,孵化时间将会延长;温度偏高,虽可以缩短孵化期,但容易形成畸形的幼蛇。
       刚出壳的幼蛇体长在25~35厘米之间,个别大者可达35~45厘米,体色较浅,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往往使人误认为是其他蛇种。幼蛇枕部具有2条短的黑纵纹,体背呈浅茶褐色,有不规则的细小黑斑纹;尾背有2条细黑纵纹直达尾端;体后段及尾部两侧各有1条黑色点状斑纹;腹面为浅红色,腹鳞两侧具有黑色点状斑。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从幼蛇的花纹及颜色上根本找不到成蛇的模样,差别之大,令初养者很难相信这就是王锦蛇幼蛇,这种现象在众多蛇类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幼蛇在出壳后的7~10天即蜕第一次皮。对幼蛇的人工饲养,有条件的养蛇户(场)可采取早期灌喂,后期投活饵的交叉方式。在人工灌喂时,开始只喂给鲜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酌加一些捣成肉泥状的小昆虫,如蛐蛐、蚂蚱、黄粉虫、蝇蛆等,为以后让幼蛇主动捕食动物性活饲料打下基础。期间还可投喂一些活体的小水蛇、泥鳅、蛐蛐、蝗虫、蚂蚱等,共幼蛇自动捕食。投饵时间均以幼蛇在24小时内吃完为准,到时将未食或被幼蛇咬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出来。平时不要零星投放,以此掉起幼蛇的胃口,培养其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刺激它主动捕食的欲望,为以后正常饲养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幼蛇一旦主动捕食饱餐一顿后,在5天内不需再次投饵,应在第5~7天后开始投饵,以后每隔一周左右投饵一次。这种投饵频率可至冬眠前的周期不变。但饵料的个体可以逐渐加大,且投饵数量一定要达到幼蛇数量的4~5倍,要定期投放小于幼蛇体的饲料蛇,使其从小养成不残食同类的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幼蛇同成蛇所需的适宜温度基本上差不多的,但幼蛇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应略高一些。幼蛇出壳时正值8~9月份,周围的自然环境温度均能满足其生活、生长的要求。若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保暖或升温措施;若温度高于35℃或连续数日高于32℃,应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因幼蛇最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23~28℃,短时间的低温或高温对幼蛇并无多大妨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
 
      10、疾病防治
 
      食后呕吐
 
      情况可大可小,出现呕吐主要成因是:
      -环境温度过低
      -食后将其把玩或对其不适当的移动
      -食物过大
      -体内寄生虫
      -肠胃炎
      -体内细菌感染性疾病
      审视其饲养环境,温度,判决成因作出对策,如因疾病便应带到兽医作治疗.
 
      口腔炎
 
      是蛇类多发生的病症,初期症状,口腔无法紧闭,嘴部内有白色泡沫或粘液,内部红肿,食欲减少,及后嘴巴会肿胀变形,因痛楚而停止进食,而严重者会因化脓侵蚀下颚,导致死亡,如发现初期病征,即请兽医适当诊治,成因主要是伤口受感染或缺乏营养(维生素C*),另温度下降,环境卫生亦会令口腔内膜容易受感染引致发炎。
 
      肺炎
 
      呼吸系统感染,是对蛇的性命最为要挟的病症,成因主要是:
      环境温度变化大
      -空气浑浊
      -闷热,不通风
      -温度突然下降
      -环境卫生不佳
 
      如环境在短时间温度突变或下降,病发率也较高,初期病征(和口腔炎很相似,需要细心观察和分别),口腔内有泡沫状的分泌物,也会有鼻水,经常磨擦嘴/鼻,呼吸发出怪异声音,开口呼吸,呼吸困难而经常昂首头部定着,偶然食欲不振,偶然也会如常进食,及后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初期发现必须立即带到兽医处治理,把其独立饲养免得其它被感染.预防方法夏天闷热时应调配适当的通风位,天气转冷时,应做好防寒设备,环境底材过份潮湿而空气不流通或长期积水也会引致病发。
 
      11、王锦蛇有毒吗
 
      王锦蛇 俗名别名: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
 
      12、王锦蛇能长多大
 
      长有三四米,直径一胳膊,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除蟒蛇外最大无毒蛇,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 在毒蛇中,眼镜王蛇最大,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
      王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和水律蛇在游蛇里面算是很大型的了,但是最大的体长也就是2米多点,貌似没有超过3米的。 我国的游蛇里面,估计只有 黑网乌梢蛇可以超过3米。
 
      13、王锦蛇的生活习性
 
      此蛇生活于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水库周围和溪流、沟涧等近水的地方。它生性活泼,动作敏捷,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
 
   王锦蛇食性广泛,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昆虫类及各种鸟蛋为生,在食物缺乏时,会吃自己的仔蛇和同类,因此必须单养。它的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味,故有臭黄颌之名。
 
   此蛇胆大,不怕人,一般在夜间出来觅食。它食量很大,1条500克左右的王锦蛇,1次可吞食2只青蛙或蟾蜍或连吞2~3只幼雏鸡,饱食之后需7~15天的时间来消化。
 
   王锦蛇与其他蛇不同的是,王锦蛇有较严重的食蛇癖性,因而在喂饲的食物中,最好能经常供喂一些水蛇或其他杂蛇,否则即使食物充足,它也会吞食同类。
 
      14、王锦蛇图片

王锦蛇/大王蛇图片1

王锦蛇/大王蛇图片2

王锦蛇/大王蛇图片3

王锦蛇/大王蛇图片4

王锦蛇/大王蛇图片5

王锦蛇/大王蛇图片6

 
 
     15、王锦蛇视频: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页     下一页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 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 微信关注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 广而告之

    广而告之


  • 毒蛇网:皖ICP备13012650号
  • 网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