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毒蛇新闻 >

新会每年救助400多名被毒蛇咬伤患者!国宝中医治疗毒蛇咬伤需重视!

时间:2020-12-07 来源:毒蛇网 作者:大洋网 点击:0

   导读:我国中医治病历史悠久,其中治疗毒蛇咬伤,在现代也有很好的效果,虽然说血清比较好用,但有时候血清也没有作用,血清时间很重要,超过了一天就没有什么效果了,这还是要用中医来全面解毒医治。不过小编说的是专业蛇医,不是土蛇医,切记,毒蛇咬伤危险,不能有病乱投医。新会每年救助400多名被毒蛇咬伤患者!国宝中医治疗毒蛇咬伤需重视!我们来看看。
新会每年救助400多名被毒蛇咬伤患者!国宝中医治疗毒蛇咬伤需重视!
   江门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名医名家辈出、医疗服务资源充足、产业品牌优势突出。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江门市中医药大会获悉,江门市、县(区)两级卫健局逐步设立专职中医药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力量进一步充实;县(区)级中医医院稳步发展,是全省较早实现县(区)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的地市之一,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记者获悉,新会中医院特色蛇伤科每年救助江门地区400多名被毒蛇咬伤患者。
   今年5月13日21时,家住江门恩平市的一名小男孩在家中不幸被蝰蛇咬伤,整个江门地区只有新会中医院才有治疗蛇伤的血清,由于恩平到新会的路程较远,小男孩家长心急如焚,通过拔打110,希望能够得到交警的支援和帮助。新会交警大队会城中队立即构建了生命绿色通道,从江门市恩平沙湖镇到新会中医院全程90公里,按照正常的行驶速度最少需要1个半小时,而此次仅用时41分钟,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抵达医院后,小男孩的右腿已经红肿发紫。值班医生表示,已属于危重型病情,如果再晚些送来,后果将不堪设想。新会中医院立即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挽救了小孩生命。
   据了解,该院蛇伤治疗科主任张跃,是新会名医、江门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骨科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蛇伤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多次荣获省、市、区科技进步奖。张跃曾带领蛇伤治疗团队抢救成功一名因被泰国眼镜王蛇咬伤而致自主呼吸停止的患者。
   张跃向记者介绍,毒蛇咬伤的特点是病程短、发病急,少则数小时,多则1—2天就会致死致残。新会中医院蛇伤治疗科是广东省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广东省蛇伤防治研究中心之一,医院治疗蛇伤已有近50年的历史,每年都成功抢救一大批自主呼吸停止、心跳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出血失血性休克、肢体组织坏死的危重型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9%以上。

   据介绍,近年新会最常见的毒蛇主要有五种:

   青竹蛇,别名竹叶青。头呈三角形,背面是绿色,尾背及尾尖焦红色。主要分布在丘陵及沙田水网地带。
   蝰蛇,别名:百步金钱。头呈宽阔的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
   眼镜蛇,别名:饭铲头、扁头风。头椭圆形,背部暗褐或棕黑色,颈背有白圈的黑斑。分布在山地丘陵及沙田水网地带。
   银环蛇,别名:过基峡、竹节蛇。头椭圆形,体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横纹,白纹较黑纹细窄。分布在沙田水网地带。
   眼镜王蛇,别名:过山风。外型很像眼镜蛇,但是体型庞大且强而有力,体色通常为黑色、米黄色、褐色、灰色等,身上还长有浅黄色的环纹。分布在丘陵山区。

   如何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据介绍,万一被蛇咬伤,要首先判断是否毒蛇,而牙痕是可靠证据。无毒蛇咬痕是一排或两排细牙痕,而毒蛇咬痕是一对大而深的牙痕。如被咬伤后不久就出现麻木感,并向肢体近端蔓延,多为神经毒素表现;如果局部伤处疼痛剧烈如刀割且出血不止,多为血循毒素表现。
   毒蛇咬伤后,现场人员或伤者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自救互救,对伤情的发展和预后起着关键作用,处理失当则可能加重损伤甚至威胁生命。

   毒蛇咬伤后的应急处理:肢体结扎

   据介绍,咬伤后首先要镇静,切不可慌张、奔跑,以免血液循环加快而加速蛇毒扩散吸收,加重中毒程度。应立即用鞋带或将衣服撕成条带环扎伤口肢体近心端部位,以控制或减缓蛇毒扩散。结扎部位要求扎在伤口肿胀处的上端, 如手指、脚趾受伤,可结扎基节,手和前臂受伤,应结扎上臂;脚或小腿受伤,应结扎大腿。肢体结扎应在被咬的10分钟内完成,结扎处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结扎的松紧度最好以能阻止静脉回流即可,以免造成肢体组织坏死。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江轩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
   原标题:新会每年救助400多名被毒蛇咬伤患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2641687017@qq.com 上一页     下一页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 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 微信关注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 广而告之

    广而告之


  • 毒蛇网:皖ICP备13012650号
  • 网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