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原蝮】资料品种简介,高原蝮(学名:Gloydius strauchii)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雪山蝮、麻蛇。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一般生活于高山高原草原地区以及多出没于有乱石堆处。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321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主要在青海长江上游、四川。
中文学名 高原蝮
拉丁学名 Gloydius monticol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行纲
目 有鳞目
亚 目 蛇亚目
科 蝰科 亚
科 蝮蛇亚科
属 蝮属
种 高原蝮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西藏、陜西、甘肃、青海等地
1、形态特征
小型毒蛇,全长雄性约47公分,雌性52公分。背面棕褐色,自颈部至尾部有米黄色或灰绿色不规则斑块,头背部有深色纵纹,上下缘不镶浅色边;腹面呈土红色,密布黑色斑点。颈部明显,具一对颊窝,吻棱不明显;鼻间鳞略呈梯形,两外侧不尖细;背鳞中段21行为多,部分为19列,某些个体可达23列,具棱脊;腹鳞149~178枚,肛鳞1枚,尾下鳞29~48对。
全长雄性413+61 mm,雌性459+60 mm。背面灰褐色,具红褐色或古铜色斑纹,系由两种颜色的鳞片组合形成,深色斑既不呈明显的两行圆斑,也不呈明显的横斑;眼后有深棕色纵纹,上下缘不镶浅色边。吻棱不显;鼻间鳞略呈梯形,两外侧不尖细;背鳞中段21行为多,部分为19行,极个别可达23行;腹鳞+尾下鳞183~222,平均195。有颊窝,有管牙。
2、生态习性
生活于高山高原地区,多出没于梯田边的杂草乱石堆处、山坡、路边、溪流旁。以囓齿类、蜥蜴及蛙类等为食物。卵胎生,繁殖期在9~10月,每次约产幼蛇6~7条,初生幼蛇全长11~12公分,可能隔年繁殖一次。垂直分布范围自1500公尺到高达海拔4320公尺。
高原蝮分布范围较狭窄,且在高寒地区,食物来源较少,繁殖力较低,种群数量不如其他蝮蛇多。
3、地理分布
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国外无报道。
4、物种进化
中国赵尔密教授1997年曾经在《横断山区两栖爬行动物》一书中指出:横断山北段中段及其周延高山则成为亚洲蝮蛇的另一个分化中心,雪山蝮、秦岭蝮、六盘山蝮或还有其它类型,都是高原蝮这一祖型处於分化过程正在形成中的亚种或种。
5、药用价值
【药 名】:高原蝮
【拼 音】:GAOYUANFU
【来 源】:为蝰科动物高原蝮的干燥全体。
【功 效】:祛风止痛、解毒消肿、补虚下乳。
【主 治】:治风湿痹痛、关节炎、筋胃疼痛、麻风病、疮疖肿毒、瘰疬结核、气血虚弱、头晕气短、心悸乏力、自汗盗汗、产妇乳汁不足、淋巴结结核等症。
【性味归经】:辛、甘,平。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一2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四川。
【拉丁名】:高原蝮 Agkistrodon strauchii Bedriaga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6、被高原蝮蛇咬伤
一般认为,蝮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血循、神经混合毒。被咬伤的病人除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外;由于神经毒,常发生畏寒、目糊、眼睑下垂、颈项牵引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引起呼吸困难如双吸气、屏气、点头状或鱼口样呼吸等。呼吸麻痹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指导意见:
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了处理,把伤口切开,并用双氧水消毒,六小时后无明显症状,基本可以确定没有问题。建议谨慎对待,听从医嘱。
7、高原蝮蛇图片
8、高原蝮蛇视频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页 下一页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