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截吻海蛇】资料品种简介,截吻海蛇是眼镜蛇科海蛇属的一直剧毒的毒蛇,它们是卵生繁殖,在每年的于7月至8月间产卵于深穴或石缝内,每次产卵10(6-15)个左右,卵壳柔韧,污白色,卵每项约28-45*15-25毫米。
中文学名:截吻海蛇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目:有鳞目(Squamata)
亚目:蛇亚目(Serpentes)
科:海蛇科(Hydrophiidae)
属:截吻海蛇属(Kerilia)
种:截吻海蛇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山东、辽宁
1、截吻海蛇简介:
截吻海蛇截吻海蛇体形较纤细,呈灰白色,具不连贯的浅蓝色斑纹。下颌的下方有一很大的铲状鳞,头部皮肤松弛,可以使口张的很大。截吻海蛇的毒液属于最强的动物毒。钩嘴海蛇毒液相当于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类似眼镜蛇毒的神经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对人体损害的部位主要是随意肌,而不是神经系统。海蛇咬人无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伤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然而这很危险,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非常快,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有点像破伤风的症状,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
2、截吻海蛇形象特征:
截吻海蛇头略呈椭圆形,体尾较细长,全长1米左右。吻鳞略呈五边形,宽大于高,从背面可见其上缘:鼻间鳞成对,宽大于长,其和工只及前额鳞的一半;前额鳞一对近方形;额鳞单枚成盾形,瓣缘略宽于后缘,长度于其与吻端的距离;顶鳞一对,较额鳞要长。鼻孔大,呈贺形,开口于大小几相等的前后鼻鳞间;颊鳞1枚,长大于高;眶前鳞2枚,少数为1或3枚,不与额鳞相切;眶上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3(或4)枚。上唇鳞8(3-2-3)枚,第7枚最大;下唇鳞10-11对,第一对在颏鳞后方相切,前5对切前颏片。背鳞在多为25行,少数23行;中段25行,少数23,个别27行;肛前段19行,个别17行;整个背鳞有9行具弱棱。腹鳞性173-193枚,雌性177-189枚;尾下鳞性63-69对,雄性54-60对。肛鳞对分。背面苍灰、灰棕或棕黄色。
3、截吻海蛇生活习性:
截吻海蛇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区、草原,栖于田野、草坡、林区、河边,也常见于菜园、农家的鸡窝、畜圈附近。晴天白天和傍晚都出来活动。中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生活力强,耐饥渴。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北方地区十月上旬开始进入冬眠,次年四月下旬出蜇。
4、截吻海蛇分布:
截吻海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中,大西洋至今未发现过截吻海蛇。东太平洋有长吻海蛇分布,剑尾海蛇则大多分布于暗礁当中。中国有海蛇19种,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见的有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海蝰、平颏海蛇和长吻海蛇等。
5、截吻海蛇毒性:
截吻海蛇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具有较短的前沟牙的毒蛇,目前发现的所有海蛇都有剧毒。海蛇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与陆地蛇毒性质相似,但毒性远远强于一般陆地蛇毒,属于最强的动物毒。有的种类的毒性强度是响尾蛇的十倍以上,钩嘴海蛇毒液则是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海蛇毒性为神经毒,目前尚无血清可以解毒。
6、截吻海蛇繁殖方式:
卵生,于7月至8月间产卵于深穴或石缝内,每次产卵10(6-15)个左右,卵壳柔韧,污白色,卵每项约28-45*15-25毫米。
7、截吻海蛇图片:
8、截吻海蛇视频: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页 下一页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