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绿海龟是海龟的一个品种,属于海龟科海龟属动物,也被大家称为海龟。绿海龟的体型比较大,在各种海龟中算是比较大的一类。最大能长到1.2米长,体重达到200斤!轻松拖走一人的实力。绿海龟现在已经比较少了,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一级保护。公约里也被列入 濒危物种。下面跟着小编以前来了解一下绿海龟是怎样的一个庞然龟类。
中文名:绿海龟
拉丁学名:Chelonia mydas
别名:海龟、黑龟、石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无孔亚纲
目:龟鳖目
亚目:潜颈龟亚目
科:海龟科
属:海龟属
种:绿海龟
亚种: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保护级别:濒危(EN)、CITESⅠ级保护动物、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外文名:Green Turtle
绿海龟是海龟科海龟属的一种龟。亦称海龟,是各种海龟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其成龟背甲直线长度可达90到120厘米,体重可达100千克以上。因其体内脂富含主要食物,即海草之叶绿素而得名。然而,它的腹甲为白色或黄白色,背甲则从赤棕含有亮丽的大花斑到墨色不等。识别法为背甲中央为五盾,左右列各为四盾,眼睛上方具鳞片一对,绿海龟俗称黑龟或石龟,可能与耳身躯远望过去像个大黑圆石有关。成龟的性别很容易辨认,尾巴的长短是性别的特征。一般而言,公龟的尾巴要比母龟长得很多。
绿海龟和其他海龟一样,除了上岸产卵外,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渡过。它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并产卵于温度达25℃以上的沙滩。为草食性动物,是海龟里唯一摄食较多海藻的种类。觅食区多为海草丰富的浅水区。幼龟偏肉食性,长大后变为杂食。一生中大多的时间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过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须回到陆地上产卵,繁育后代,形成了一种较独特的生活习性。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温水水域。
绿海龟是体型最大的硬壳海龟之一。因其身上的脂肪为绿色而得名。它的身体庞大,体长80-150厘米,体重65-136千克。最大的背甲长可达153厘米,体重250千克。外被扁圆形的甲壳,只有头和四肢露在壳外,头部略呈三角形,前额长有鳞片,仅一对,为暗褐色;缩头时会被卡住,因此无法把头完全缩进壳里。两颊黄色,颈部深灰色。
绿海龟吻部短圆,上颚前端不呈钩曲,其角质的内表面有两条垂直的角嵴;下颚略向上钩曲,颚缘具强锯齿,咀嚼面有一由短的尖齿突连接而成的中嵴。头背具对称大鳞片,前额鳞1对。背甲呈心形,盾片平铺镶嵌排列;颈盾短而宽,与相邻缘盾并列;椎盾5枚,第一枚呈扇形,第二至第四枚呈六边形,第五枚呈梯形;肋盾4对,第一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每侧有缘盾11枚。腹甲平坦,前、后缘圆弧形,前部有1枚三角形的间喉盾,其它各盾片均沿腹中线整齐对称紧密排列;腹盾缝>肛盾缝>胸盾缝>肱盾缝>喉间盾。每侧有4枚下缘盾;腋,胯部各具若干枚小盾片。四肢桨状,覆以大鳞;前肢长于后肢,内侧各具1爪,雄性前肢的爪强大而弯曲成钩状。尾短,雄性尾长达310毫米,为其甲长的1/3。
绿海龟头及四肢棕褐色。背腹扁平,茶褐色或暗绿色,上有黄斑,盾片镶嵌排列,具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的斑纹,色泽调和而美丽。中央有椎盾5枚,左右各有棕黑色、略有斑驳花纹的盾板4片,周围每侧还有缘盾7枚。腹甲呈黄色。四肢特化成鳍状的桡足,可以像船桨一样在水中灵活地划水游泳。前肢浅褐色,边缘黄白色,后肢比前肢颜色略深。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前肢的爪大而弯曲,呈钩状。雄性尾较长,相当于其体长的二分之一。雌性尾较短。尾部的脊骨经盐酸处理后,可以隐约看出生长年轮。
绿海龟刚孵化的幼龟,背甲棕黑色,具3棱,脊棱明显,其色较浅,侧棱较弱。腹甲黄白色,两腹侧各具一条明显的纵棱;脐孔位于腹盾和股盾间缝的中央部。
绿海龟为大型洄游性海龟,会在固定的区域觅食,并在另一处产卵。以海藻为主食,偶尔也吃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或鱼类。常在长满海藻的浅海域摄食,幼龟偏肉食性,长大后变为杂食,是海龟里唯一摄食较多海藻的种类,也是唯一会上岸晒太阳的种类。
绿海龟是用肺来进行呼吸的,但胸部不能活动,是一种吞气式的呼吸方式,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将头伸出海面来呼吸。但也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在水下生活,因为它还有一种具特异呼吸功能的肛囊,即直肠两侧的一对薄囊,在肛囊袋的壁上密布着许多微血管。当绿海龟在海中栖息时,能有节奏地收缩着肛门周围的肌肉,使海水在肛门、直肠和肛囊间进出,此时微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即可从海水中摄取氧气,不必把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了。夜晚绿海龟就躺浮在海面上睡觉,暂时停止肛囊的呼吸作用,而改用肺来呼吸。
绿海龟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中,即约南北纬度20℃等温线之间的海域,并在水温逾25℃的沙滩上产卵。由于它用肺呼吸,于海中的潜水深度极限约一两百米。绿海龟的主食为海中的海草与大型海藻,因此体内脂肪累积了许多绿色色素,呈现淡绿色,也因而得名。
中国分布:
绿海龟在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的沿海地带都有分布,尤以南海为多,但产卵场所只有福建西部和广东东部的沿岸和岛屿。
世界分布:
原产地:安哥拉、安圭拉岛、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共和国、巴巴多斯岛、伯利兹、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中国、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塞浦路斯、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圭亚那、法属玻利尼西亚、格林纳达、关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圭亚那、海地、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牙买加、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科威特、马达加斯加岛、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利塔尼亚、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莫桑比克、缅甸、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纽埃岛、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群岛、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波多黎各、阿森松、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岛、圣卢西亚岛、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苏里南、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托克劳群岛、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土耳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瓦努阿图、委内瑞拉、越南、维尔京群岛、也门。
可能灭绝:以色列;区域性灭绝:开曼群岛、毛里求斯。重新回归:百慕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2022年8月,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驻岛监测员何既白在保护区中铁墩屿海域发现并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