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灵猫是灵猫亚科食肉目哺乳动物,也是我国珍贵的野生动物,我国被列入重点一级保护动物,和大熊猫的保护级别相同。小灵猫也叫七间狸、乌脚狸、箭猫、笔猫、斑灵猫、香狸等,民间最常见的叫香猫,因为香猫有特殊的香囊,特别的珍贵,部分地区民间讽刺对方会用香猫卵子来形容高看自己。下面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民间称为香猫的小灵猫究竟是怎样的动物。
中文名:小灵猫
拉丁学名:Viverricula indica
别名:七间狸、乌脚狸、箭猫、笔猫、斑灵猫、香狸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亚目:裂脚亚目
科:灵猫科
属:小灵猫属
种:小灵猫
分布区域:中国、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Geoffroy , 1803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外文名:Small Indian Civet
小灵猫俗称七间狸、乌脚狸、箭猫、 笔猫、斑灵猫、香狸,属于灵猫科、小灵猫属。小灵猫长约48~58厘米,尾长33~41厘米,体重2~4千克;全身灰黄或浅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有黑褐色斑点,颈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有黑棕相间的环纹。
小灵猫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除了会吃老鼠、昆虫、青蛙、鸟类外,偶尔也会吃水果。小灵猫的繁殖期分为春、秋两季,但以春季为主,一般集中在2~4月份,少数可延迟到5月份,而秋季仅在8月份,为期较短,妊娠期一般在69~116天,平均90天。产仔期多集中在5~6月份,一般在夜间或凌晨产仔。每胎产仔2~5只,一般为3只。小灵猫多栖息在中国、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的低山森林、阔叶林中。
小灵猫外形与大灵猫相似而较小,长约48~58厘米,尾长33~41厘米,体重2~4千克,比家猫略大,吻部尖而突出,额部狭窄,耳短而圆,眼小而有神。小灵猫的尾部较长,尾长一般超过体长的一半。四肢健壮,后肢略长于前肢;足具五趾,但前足的第三趾和第四趾没有爪鞘保护,有伸缩性,能从足垫中间裸出。会阴部有高度发达的囊状香腺,闭合时外观像1对肾脏,开启时形如一个半切开的苹果。雄性的香腺比雌性的略大。
小灵猫的基本毛色以棕灰、乳黄色多见。眼眶前缘和耳后呈暗褐色,从耳后至肩部有2条黑褐色色颈纹,从肩到臀通常有3~5条颜色较暗的背纹,背部中间的两条纹路较清晰,两侧的背纹不清晰。四足深棕褐色。尾巴的被毛通常呈白色与暗褐色相间的环状,尾尖多为灰白色。
小灵猫为独居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活动的高潮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5时至晚上的22时,性格机敏而胆小,行动灵活,会游泳,善于攀缘,能爬树上捕食小鸟、松鼠或采摘果实。
小灵猫食性较杂,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以植物性食物为辅。动物性食物如老鼠、小鸟、蛇、蛙、小鱼、虾、蟹、蜈蚣、蚱蜢、蝗虫等,植物性食物如野果、树根、种子等。小灵猫的活动范围与其食性和季节的变化有关,秋季是各种果实成熟的时候,小灵猫常常在树林中活动,采食野果;冬季多在田边、林缘灌丛觅食小动物;夏季,两栖类动物繁多,则多在小溪边、水塘边及翻耕的田间活动觅食。
小灵猫有擦香的习性,外出活动时,常将香囊中的分泌物涂擦在树干、石壁等突出的物体上。野生灵猫擦香的作用主要是标记自己的领地和引诱异性灵猫。在遇到敌害时,小灵猫能从肛门腺中排出一种黄色而奇臭的分泌物,用以自卫。
小灵猫喜欢幽静、阴暗、干燥、清洁的环境,比大灵猫更加适应凉爽的气候。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如低山森林、阔叶林的灌木层、树洞、石洞、墓室中。
小灵猫分布在中国小灵猫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中国以外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生效年代: 2021;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Ⅲ;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红色名录, 生效年代: 2008。
江西省小灵猫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收购统计资料表明,江西省小灵猫的年产量趋于下降,20世纪五十年代全省平均年产量为5.4万只,六十年代为3.2万只,七十年代年均产2.5万只,八十年代初平均产1.2万只。
据估计2001年全国小灵猫约有10万只以上,杭州动物园已成功驯养野生小灵猫,已大批饲养并投入生产。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小灵猫的人工驯养,且南方人工饲养小灵猫取得成功。